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【心理行為偏誤】心理帳戶,導致衝動消費的心理行為

 

  心理帳戶  
2017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理查˙賽勒(Richard Thaler)提出的概念。指人們除了實際帳戶外,另外在心中還有一種心理帳戶,心理帳戶可能不只一種,而我們會把不同來源的錢歸類到不同的心理帳戶,進而影響我們在花錢時的決策。

舉例來說,一萬元在不同的來源下,被歸類在不同心理帳戶的影響:

歸類在辛勤帳戶:精打細算的花費每一塊錢,花在刀口上。E.g.薪水

歸類在獎勵帳戶:較寬鬆的運用,犒賞自己。E.g.績效獎金、年終獎金

歸類在天上落下的禮物帳戶:非常隨意花用,花錢不手軟。E.g.
發票獎金、振興券


  心理帳戶對我們的影響  
可以發現明明是同樣的一萬元,在不同的來源下我們對待它們花用的方法與態度就有明顯落差,就是因為我們內心已經將它歸類到某個心理帳戶。用勞力汗水換取到的金錢我們會覺得得來不易,所以會精打細算的使用著;得到預期之外的金錢時,會覺得花掉也不影響已經安排好的支出計畫,所以會很隨意的使用著。

由於心理帳戶的影響,如果我們隨意增加心理帳戶的分類與預算,會導致過度花費的情形。總結下來我們可以知道人們在消費時是不理性的,商品價值的高低在於每個人不同的心理帳戶是如何判斷的。


  商人如何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帳戶  
了解了心理帳戶這項行為的原理,商人就會訂製銷售策略。例如飾品通常屬於一般裝飾,消費者覺得貴不一定需要購買。但如果是在情人或紀念日的時候,就會被歸類在送禮帳戶,消費者可能就不會覺得貴。搭配銷售策略就容易提高購買機率。


  如何應對心理帳戶  
想要避免心理帳戶的影響,在收到錢時就馬上歸類到實體分類帳戶裡去。不管是6個罐子理財法,或是3個信封理財法都可以,重要的是馬上將金錢歸類到分類帳戶裡,避免自己因現金在手的衝動消費!另外在娛樂、奢侈分類的帳戶中,要明確設定上限,並堅守上限原則,才不會毫無節制的花費。

延伸閱讀:
【理財】6個罐子理財法,簡單又容易執行的理財方法


#投資理財 #消費行為 #心理行為 #投資行為 #理財觀念 #理財知識 #心理帳戶 #衝動消費的原因 #穩穩生活 #穩穩投資 #穩穩理財 #穩穩成長 #長期投資 #被動收入 #資產配置 #投資組合 #財務管理 #現金流 #台股投資 #美股投資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